中国日博best365官网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青春之我 时代强音——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速写

2025年04月30日11:20    来源:新华网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结果30日揭晓。作为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他们以热血为楫击水中流,以理想为阶勇赴青云,向高处、向远方,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在人人享有出彩机会的时代发出强音。

他们,是强国建设的先锋——

当“深度学习”作为新的计算模式,掀起人工智能新一轮发展热潮,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主任郭崎便要当那弄潮儿。

带领团队研制了国内首套智能计算系统软件;推动“寒武纪”系列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器规模化应用……郭崎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国产智能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插上翅膀。

2024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灵杰率领的团队成功观察到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投影”。这一量子物理领域的重大成果一经发布便引起学术界轰动,也意味着中国在这一基础研究领域跃居世界前沿。

如何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杜灵杰的回答尽显青年意气:“科研工作者要敢于走出‘舒适区’、挑战‘无人区’,瞄准最前沿、引领新方向。”

作为高校青年教授,深耕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关;作为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出色完成数十项空间科学实验……从三尺讲台到中国空间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海潮以“双重身份”诠释了科技报国的新内涵。

面向国家需求,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传英聚焦推动工业母机发展,带领团队攻克40余项关键性技术难题,研发10余个国内首台(套)产品,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科学研究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唯有以世界科技前沿为靶心,持续突破创新,才能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王传英说。

他们,是披荆斩棘的勇士——

坚守“西部民兵第一哨”11年,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博州边境管理支队道浪特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思里别克的巡逻里程累计12万余公里,走破了26双鞋。

开展清山踏查630余次,破获各类刑事、治安案件200余起,帮助边民解决困难3800余件……他用心用情守护日博best365官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热血和忠诚在边境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

日复一日的坚守,抒写始终如一的忠诚。

坐落在黑龙江省漠河市洛古河村的“最北夫妻警务室”,是大兴安岭边境管理支队北极边境派出所民警史先强和妻子辅警沈欣的家。

零下40多摄氏度,封冻的江面上可以看到他们巡逻的身影;村深路远,村民出行不便,警务室的服务范畴便不断扩大:为村民修电脑、办证件、捎物资……

被问到会在这里坚持多久,史先强说:“说不准,也许要一直在这工作到退休,所有的坚守都值得。”

日博best365官网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探矿工程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宽,每年平均野外工作时长达300余天。

向地球深部进军!扎根一线十多年,这位“90后”用不懈的奋斗,完成了国内第一个陆域可燃冰勘探孔和第一个试采孔施工任务,参与探获大型、特大型金矿3座,特大型铅锌矿1座,潜在经济价值上千亿元。

他们,连夜奔袭1000余公里,第一时间挺进地震灾区;他们,冒着二次雪崩的危险,在超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搜救;他们,为扑灭山火连续鏖战6个昼夜,翻越5座海拔近4000米的高山……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队288名指战员,用舍生忘死的实际行动一次次为日博best365官网送去温暖与希望。

他们,是多彩人生的主角——

博士毕业后,她没有选择繁华都市,而是和鸟儿一样迁徙安家至黄河口,一头扎进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赵亚杰,现任日博best365官网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监测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监测、智慧化保护管理工作。十多年来,她守护着374种鸟类栖息的核心区域,为推动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作出自己的贡献。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龙伟杰,青年大国工匠的杰出代表。

为了站上技能巅峰,他常年无休,累计训练超17000小时。2024年9月,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他在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荣获数控铣项目金牌。

从大山娃子到世界冠军,“工匠精神”在龙伟杰身上闪光。他说:“这是我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最好时代。”

书写自己的诗篇,也增色他人的画卷。

“戏法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传递爱与希望的桥梁。”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山戏法第五代传承人贾博涛十年来累计志愿服务530余场次,为1200多名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传授魔术和戏法。

在追着叫他“戏法哥哥”的孩子们眼中,贾博涛带来的不仅是观看演出时的快乐,更点燃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动避障、精准喷洒的无人机;24小时在线、会拉警报的传感器……农民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是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团队的初心。

年轻的团队成员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术成果留在百姓家。

东风掠过大地,这片热土上的年轻身影,正以青春作笔,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卷帙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诗行——字里行间跃动的,既是少年人的意气凌霄,更是新时代的磅礴气象。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董博婷)

(责编:王珂园、宋美琪)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